电话:400-123-4567


水果采摘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水果采摘

跟着农高会学农技 猕猴桃 “抢鲜” 更要 “保鲜”!采收+采后管理全攻略来了

时间:2025-09-16 11:34:41

 

  陕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秘书长兼体系岗位专家,主要从事猕猴桃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。

  时值九月,全国各猕猴桃主产区陆续进入成熟采收关键期。受今年特殊气候与宏观经济环境双重叠加影响,本产季猕猴桃市场呈现 “优质优价凸显” 与 “中小果占比上升” 并存的复杂态势。如何精准把握采收时机、落实科学采收流程、做好采后全链条管理,成为当前广大果农普遍关切的核心问题。

  针对这些情况,记者专访了陕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秘书长李建军。他围绕果农关心的价格走势预判、采收时机把控及采后管理要点问题进行了细致解读与专业指导。

  李建军介绍,进入 9 月,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内的部分早熟品种在果实发育正常的前提下,已逐步开启采收工作。受今年持续高温和干旱天气影响,不少果园在花期出现落花落蕾现象,果实膨大期又遭遇日灼危害,最终导致全省猕猴桃总体产量较往年有所下滑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优质大果的比例较往年减少,中小果偏多,因此市场上对优质果的收购意愿较强,价格也呈现小幅上涨趋势。近期果园预购及实际收购价格均略高于去年同期。

  不过,李建军也提醒,考虑到当前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购买力等因素,果价未来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。他建议果农应保持理性,根据自家果园果实的实际品质,及时与采购商沟通,抓住销售窗口,避免因过度等待而导致积压或损毁。

  “采收是决定猕猴桃品质与市场竞争力的第一道关键关口,操作是否规范,直接关系到果实商品率高低与贮藏寿命长短。” 李建军强调,并从采收前准备、采收时段选择、操作规范等方面,给出具体指导建议:

  采收前20天内,严禁施用任何农药、化肥及其他化学药剂,确保果品符合安全标准;采收前10天左右,应适当减少果园灌溉量,通过适度控水促进果实干物质积累,提升果实糖度与风味。

  采收应优先选择早晨、傍晚等凉爽时段,或多云天气进行采收;坚决避开中午高温时段,同时避免在雨天、雾天及露水未干时作业,以防止果面水分含量过高加剧储运病害。

  采收人员需提前接受操作培训,采摘前剪短并磨平指甲,佩戴软质手套,减少人为机械损伤;果实需轻拿轻放,盛放容器(果篮、果筐)内部需铺垫稻草、棉絮等软质材料,且装筐不宜过满,防止挤压碰伤。

  此外,采收顺序也有讲究,应遵循 “先下后上、由外向内” 的原则,避免采摘过程中碰落或擦伤未采收果实;采收后需在田间即时进行初步分拣,剔除畸形果、伤病果、日灼果及虫害果,从源头保障果品一致性。

  很多果农在果实采收后容易放松管理,实际上采后处理是猕猴桃能否实现优质优价的重要延续。李建军指出,采收当天的果实必须及时运回,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预冷处理,迅速降低果实温度,减缓呼吸强度,为后续贮藏或长途运输打好基础。

  与此同时,采果后的果园管理同样重要。李建军特别提醒,果实采摘后树体处于一个“虚弱期”,果梗痕和机械伤口容易成为病菌入侵的通道。因此,要及时全园喷施春雷霉素、中生菌素等生物农药,重点针对果梗、主干和主蔓部位,有效预防溃疡病等病害的爆发,为来年树势恢复和持续丰产奠定基础。

  李建军总结道,2025产季猕猴桃在气候挑战中迎来采收。面对新的市场形势,果农更应树立“全程品质管理”意识,从采摘、分拣到采后处理、果园管理,做到精细操作、科学应对,方能在多变的市场中稳健收益。

返回
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:400-123-4567
版权所有:Copyright © 2012-2018 某某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:琼ICP备xxxxxxxx号